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

E & O HOTEL - THE 1885



我对这种英式下午茶有情意结,OK,我承认,我就是喜欢小布尔乔亚的调调。英国人的食物,被批评为全欧洲最难吃,不过他们的下午茶却是很不错的。尤其这是在E§O HOTEL,当然又加几分--槟城最古老的酒店,成立于1885年,是一座英式和南洋式的混合建筑,非常有风味,由于地点适中,装潢豪华,很多“大人物”(比如政治人物、名流、文人(有钱的)、明星(我在这里见过任达华)、歌星等等)都喜欢入住这里。 我也相当喜欢这个酒店的装潢,因为某种程度上,我喜欢怀旧。

看着窗外的海浪沙滩,吃着三文治、精巧的蛋糕和甜点,还有一壶热热的茶。嗯,人生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要谢谢如玉姐借我的E§O MEMBER CARD,好让我们享用了50%折扣。)
Share/Bookmark

2008年6月21日星期六

KUNGFU PANDA


好好笑啊!这只大熊猫的电影!

在误打误撞之下,看了这部电影,觉得里面的笑料真的很多。看到大肥熊猫上楼梯然后喘到不得了,气若游丝地说:“the stairs...”我觉得好象看到我自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当然这不是最好笑的一幕,还有精彩的,这里不便透露那么多,自己去看吧!

人物方面,似乎都长得跟配音演员有相似之处。比如师父,的确有几分DUSTIN HOFFMAN的影子。蛇高手,眼睛也有点LUCY LIU的模样;猴子高手,由成龙配音,但却看不出什么地方相似,是身手敏捷吧?还是鼻子大大?

发现这部电影有一个地方跟我要学习的写作手法是一样的,那就是,反正是自己笔下虚拟人物去做的事情,别小里小气的,就让他们发挥到最“劲”的一面!看过的人就会感同身受--比如悬崖5大功夫高手决战雪豹TAILUNG的一幕,哇,真的好夸张又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TAILUNG越狱的那一幕,一样让人看的目眩神驰。不过,结局部分有点不到喉,因为一些细节没有仔细交代。但,还是不失为一部很不错的卡通影片(对!这是部卡通片来的。。。)

上网查一查,原来电影是2004年开始创作,今年6月中上映。的确,每项成功都要花费时间精神,不会是偶然的。

另外,它的官方网站做得很不错。可以去看看。
Share/Bookmark

2008年6月11日星期三

印第安那-琼斯系列”第四集:《印第安那-琼斯与水晶头骨王国》(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一直都是琼斯博士的粉丝,19年后他宝刀未老,卷土重来,当然要支持。

《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前三集,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产品,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这一集有电脑帮忙完成,更让观众瞠目结舌。

提到琼斯博士当然不能不提哈里森·福特,我的老偶像。他今年已65岁,拍摄这种高难度动作戏,不能怪他力不从心,但有些部分还是亲身上阵,以极佳状态在片中追逐、翻滚、跳上跳落挥动皮鞭,身手敏捷,19年前的戏服依然合身!(工作人员笑说:“他当正自己是琼斯博士,怎会肯让替身代他演出!”)让我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佩服佩服!(偶像作什么都是香的,当然!)没有人能够取代哈里森·福特在观众心目中“琼斯博士”的地位。《夺宝奇兵》的主题音乐一响起,头戴软呢帽身执皮鞭的琼斯博士身影一闪,已令全球影迷兴奋起来!

影评人说:“片中让人不敢眨眼的动作桥段、无论谁都能接受的轻巧幽默、‘窘相’不减 当年的可爱的印第安纳琼斯,对得起影迷望穿秋水的煎熬!”

一部电影有优缺点,这部电影也一样。但它是由哈里森·福特、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监制及故事创作乔治·卢卡斯这个铁三角组合带来的,号召力自然不一般。

对了,电影里的俄国女军官Spalko由凯特·布兰切特饰饰演,她那冷漠的神色,一出场我即刻感觉她很象我第一年出来工作的老板娘!(外号:全槟城最凶的女律师,也是最美的“老”女律师。)凯特·布兰切特曾经饰演依利莎白女王,向来演什么像什么的凯特·布兰切特此次换Bob头穿军服模仿苏联口音,有人戏称这部电影是女王和琼斯博士的较量。

看电影时还奇怪,怎么琼斯博士的课室还有校园都那么“经典名校”的实感,原来这次剧组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支持,在校园内实地取景,还在那里拍摄戏中惊险的其中一幕──萨·拉比夫骑着摩托车载着哈里森·福特穿梭校园横冲直撞与敌人追逐!

有一幕让全戏院观众会心大笑的就是,琼斯博士原本表示,年轻人不读大学也没关系,只要作的工作是自己有兴趣和在行的那么作一辈子也无所谓;当他得知那年轻人其实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时候,竟然马上要求他回去读大学,年轻人怎么可以没念书!哈!天下父母心!潇洒的琼斯博士也过不了这一关!
Share/Bookmark

2008年6月7日星期六

到底是早餐还是下午茶?

跟外地朋友说我要去喝下午茶了,下次再CHAT啦!她说,喝什么?我说,不就是咖啡,roti bakar那些。她就问我:“你怎么都喜欢吃这个当茶点?”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习惯吧。所以我回答:british colonial style。哈哈,一定给一些人骂得贼死。不过那是真的嘛,算来算去,应该是英国殖民地的影响吧?只是,当时那些洋人大概吃这些当早餐,怎么来到我们这里变成从早到晚不计时间都可以来一杯咖啡,吃一SET ROTI BAKAR呢?哈哈。难怪,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一个笑话,说她带美国友人(真正的美国洋大佬)去喝下午“茶”,就是吃这个,搽了牛油和KAYA的面包、咖啡、鸡蛋(半生熟的,还非要2粒不可,加上酱油和胡椒粉),美国人糊涂了,问:嘿,你这是什么?早餐还是什么?下午3点吃早餐吗?哈哈哈。


一同前去的已经在美国住了几十年的槟城友人在咖啡捧上桌子的时候突然惊叹:“还用这种杯子啊?”对呀,这是大马特色吧。一个朋友说过:所有的咖啡都要用这种杯子装的才好喝,不然就逊色了。哈哈
,大概又是习惯使然吧?


牛油面包,上面淋上半生熟的蛋(天下美味),还有ROTI BAKAR/ROTI KAHWIN-面包搽牛油加KAYA(天下美味2)。
Share/Bookmark

2008年6月4日星期三

暹粒之行 (14)-其他

对于旅游,我常常觉得看看当地人民生活,接触他们,才算有点“到过”这个地方的感觉。最直接的,当然就是禀承我的偶像汪曾棋所说的,到菜市场去,才有生活气息。所以每到一处,我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到最地道的“巴刹”,不然就是当地的什么市场,看看人家到底是怎样生活,用什么,吃什么,玩什么……。

在暹粒也一样,我们到了新旧市场购物,也走过它的菜市场,在街道上跟当地人说说话,在景点(无可避免)跟小贩谈天,尤其是华裔小贩,有些还会说潮洲话,爸爸赶紧秀出他的乡音。

一般来说,接触到的暹粒人民都蛮友善,幽默的。尤其是幽默这一点,相当出乎意料!很多时候,接触到的当地人,说起笑话面不改色,有些则还没有讲笑,自己先笑了起来!看到他们,虽然国家还是在发展中,比起世界各国,甚至可说还算落后,不过,(是他们的天性吗?)他们却能在不理想的居住环境中,说着笑话。

这里的人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在傍晚时分,到草地上去野餐。我们经过一些大草场,见到的野餐的人们,多如天上之星!好悠闲~~法国殖民留下的习惯吗?

每天中午,他们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吊床是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的必需品,无时无刻,你都会看到人家躺在吊床上休息!午觉,当然还是吊床上最舒服。

市面上多见摩托车、脚车,轿车比较少见。

游客购物,多数使用美元,当地货币也可以,不过我看小贩们对美元兴趣多了。

天气,很热!我去的时候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最热是4月。我是5月去的,虽然从马来西亚这个所谓的热带国家过去,还是热得我们呱呱叫。大概38C、39C左右。真要命。难怪回国之后,有好几天我觉得马来西亚的气候真凉爽(前所未有的评语)。

乡村景色。小孩子们没穿衣服跑来跑去,人家也不怕什么传染病……


肉肠、咸鱼,很多苍蝇飞来飞去……大胆的人可以试试……


小食(零食?)--小小只腌制过的螃蟹、蚶(撒盐巴或辣椒粉炒过的)、烧蜡……

还有人抬着手表“流动性”在贩卖(货郎?!),也有推着档子沿路叫卖食物的小贩。

去到那里都会见到的小小贩,拿着旅游纪念品,一直追着各国游客叫卖的小朋友们,有些才5、6岁,他们会用各国语言叫:“3 for 1 dollar”、“6 for 1 dollar”、“台币一百块”(有些还用台语哦、日语、中文、甚至……马来语!)看到他们光着脚丫在泥巴堆里玩水,又得叫卖;再看到身边那些洋人游客带着的小朋友,被父母如此呵护备至,同样的年龄,却不同命,真的很感慨!
Share/Bookmark

2008年6月3日星期二

暹粒之行 (13)-BANTEAY SREI女王宫




女王宫是吴哥建筑群的一个旅程碑。这是许多学者给的评语。其手工的确非常精致!比起这里所见的其他建筑,这里的门也都比较小,建筑看起来比较精巧,所以曾经有传说这是女子建立的,不过后来这个说法又被推翻了。

我们是从KBAL SPIEN山下来之后,来到这里的,当时天气非常非常非常热!怕有接近40C。不过看到这个女王宫还是很兴奋的,因为它实在很美啊……只是,热得一直找地方躲,还是流了满身满头的汗……

(摄影:小黑)
Share/Bookmark

2008年6月1日星期日

暹粒之行 (12)-TONLE SAP

好大的湖,一望无际。这里对暹粒的水供和海产来源有多重要,已经有很多统计数字,这里不赘述。

不过原本以为会看到风景如画、浩瀚无比的湖泊,事实证明却非如此。除了”风景如画、浩瀚无比的湖泊”,其实还有出乎意料的景色,那就是滞留和漂泊在湖上的人家,他们90%以上是越南人,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在这里住上几代、没有身份的“难民”!一家大小几代人,住在一家浮在湖上的简陋的木屋……不能想象。小时看香港新闻、电影,有这样的越南难民、船民的故事,突然浮现在脑中……在毫无准备之下,见到这“镜头”……霎时有点不能接受啊!

我们的“船夫”!2个13,14岁的小男生。好笑的是妈妈看到他们开船了,吓一跳,还问他们:licence?!他们好象没听过这是什么“碗高”!


小朋友坐着这个大“铁碗”(我不知道怎样称呼)划来我们船边,突然伸手说:“ONE DOLLAR,ONE DOLLAR……”吓我们一跳!原来是讨钱……唉。


湖上人家的日常生活,试想想,日复一日……在这里……


湖上教堂。

(摄影:子豪、小黑)
Shar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