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杭州(4)- 似乎比仙境更好



走在杭州市的土地上,激动,还是有的。虽然实际上只不过是第二次重游这个“游冶之盛,天下第一”的“繁华休闲地”,毕竟读了那么多年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之类的诗词文字,思想上无法不感觉自己仿佛很贴近。

在杭州市游览,最让人感觉到平静祥和却又为其景色折服的,自然是杭州市的标志:杭州西湖。早晨夜晚都会经过好几次,每次都贪婪地看出窗外,感受“车在路上走,犹如画中游”的感觉。“湖光山色,如诗如画”,没有更贴切的形容词了。难怪慈禧太后也特派画师到江南采景,模仿西湖十景,建筑颐和园。近年来,绿化率非常高,到处的植物和花草,都不停地增加西湖的美色。费解的是,西湖边的小舟、亭子、茶坊、雨伞……别处或许也有,但这一切普通事物的组合,偏就是能把西湖塑造成一个浪漫唯美的地方!自然,若不是它文化底蕴深厚,也不会让人产生那么强烈的感觉。难怪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娘、张翠山和殷素素,邂逅在细雨纷纷的杭州西湖边上,都不约而同地激发了他们心底下最深最纯的情感。


在这浪漫悠闲的地方,若不吟诗作对,似乎对不起它。胸中无点墨,惟有向古人借文。古人之中,杭州人最爱的大概是被王安石称之为“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的苏东坡。他为西湖治水之余,笔墨不忘西湖。面对景色优美的西湖,他毫不犹豫地写:“水光潋滟睛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两相宜。”西湖在苏东坡笔下,似乎比仙境更好。

为了回报,杭州人也对苏东坡表达深深的爱戴。他们为他在西湖边成立一家小小的纪念馆;更直接的,是把他吃进肚子里——东坡肉,杭州人吃了上千年也不腻,在我眼里,这是他们惦念着苏东坡最好的产物。苏东坡的名字在杭州流传千古,杭州人可不管他是四川人。苏东坡自己也说过:“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他把杭州当作自己的第二家乡,苏东坡早在千年前实施了第二家园计划。回程时在杭州机场看见一块很大的铁板装饰高挂在出境厅,原来又是“水光潋滟睛偏好……”。苏东坡的影响穿透千年,杭州果然因人文而美丽。


一个城市的气质,很多时候倚赖人们如何塑造它。当别的城市还在挣扎着发展,杭州已先一步成为品质之城。杭州没有北京的金光闪闪、南京的沉重、西安的苍凉;不是苏州的小家碧玉,也不是云贵地区的热情奔放,五彩缤纷;相反地,江南的雨水滋润这个地方,江南的文化渗透这片土地,它烟笼寒水、精致和谐,温润、恬淡,给人感觉好像是个花红柳绿的大公园,让人产生无限的亲近之情。除了把它誉为人间天堂,我仅有的词囊实不能再找到更加适合的形容词!


Shar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