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都在为流感纷纷作出各种措施的当儿,
我国竟然还有人为这个流感应该叫什么名字而闹到乱哄哄。
我真的觉得奇怪,
我们应该关心的,
难道不是如何预防、如何治疗吗?
流感叫什么名字,居然是一个课题!
无知的人坚持己见,
就让他们成为笑柄好了。
这是他们应得的!
我真的很可怜那回应他们的人,
竟然还要提出3大理由,为什么要叫作A(H1N1)而不是猪流感。
世卫组织,是代表世界的卫生组织,
他们已经把流感定名,全世界也都那么称呼,
竟还有那些整天把猪放在脑里然后恣意使用的人在乱嚷。。。无聊无聊无聊!
在还没有成为国际笑柄之前,好停止这种行为了!
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
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
夕阳行业――布袋戏
传统的布袋戏,又称掌中戏,起于中国明末清初的福建泉州,过后传到广东潮州,几百年来发展成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其演出是由表演者把手伸进木偶身上操纵其动作。装饰华丽的台前,只能看到动作生动的木偶;其口白、演唱、背景音乐,都来自后台一群手艺纯熟的表演者。他们除了两手同时操纵两个雕刻精美的木偶,大多口中还得配合木偶的身份,演出各种语气、唱腔,集有幽默、严肃、粗犷、豪迈等;许多还能一人分唱男女声,活灵活现。木偶的动作,文戏包括整冠、写字、斟酒、举杯等,武戏则有跑马、射箭、对打、舞刀剑、翻身等。
布袋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内容取材自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剧目很多,如《西游记》、《吕蒙正》、《牡丹亭》、《孟姜女》等。木偶们的脸谱、服饰、道具,蕴涵多项民间手工技艺。自服饰可见中式刺绣之精美;脸谱则包含彩绘、塑作等手工。
上个世纪,许多闽粤人士迁移到南洋的槟岛,布袋戏作为当地民间文化也随中国移民飘洋过海,来到这个热带岛屿。黄秀金的祖父随着当年的人潮从中国到马来亚定居。这一迁移,没想到为自己的孙女带来2006年的“槟城古迹信托活性遗产奖”。已有50多年活跃于布袋戏舞台的黄秀金,是槟城“鸣玉凤”戏班的台柱。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她能唱文武生、男女声,还能演奏一些敲击乐器。
当她提到祖父移民马来亚,因生计从事布袋戏行业的这段往事,绘声绘影,历历在目。由于祖父的影响,加上家境贫穷,她13岁就开始跟祖父学布袋戏。从学习操纵木偶到真正演出,只花约两个月。岁月匆匆,转眼竟是50多年的布袋戏生涯。
教育程度不高的黄秀金,当年的剧本都靠死记活背;今天,只要熟悉的调子一响,演出时顺应手上木偶之身份,即席填词,对她来说已是小儿科。她对布袋戏有股热忱,至今还自己驾车到处演出。她自布袋戏表演获得成就感,跟戏班一同南下北上的演出,让她很开心。从访谈中可见,她虽说“青春都给了(布袋)戏”,专业的她仍非常热衷。数十年来,观众的人数从人头簇拥到寥落无人。她很明白,时下年轻人都不了解、也不喜欢这些传统民间文化。酬神的布袋戏日趋式微,目前社会上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也许没看过戏台上的布袋戏。她的担心跟其他传统手工艺从事者一样:没有接班人。克服这种危机,是喜爱中华文化人士的使命,也是年轻一辈的责任。
夕阳行业――布袋戏
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
槟城南海会馆
1904年(光绪三十年),兴建于乔治市牛干冬街四六三号,南海会馆的馆宇落成之后,一直延用至今。在时光的流转中,见证了许多历史。
这五面牌匾的后面,就是手工精巧,雕刻细腻的供奉神明及祖先的神龛,足有两层楼高。它出自中国师傅的巧手,整体就似一个艺术作品,让人慨叹不已。
广东南海,是个不容忽视的地方。这里出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名人,比如,人人都知道的佛山黄飞鸿,其实原籍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光绪进士康有为,是近代历史上维新派和保皇派的倡议者。他在1888年开始提出变法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他提出“尊孔复辟”之理论,向来为人称道。其他南海名人,有中国画大师黄君璧、岭南画派的画家黄少强、知名粤剧演员任剑辉、近代女革命家何香凝等人。
会馆内的布置和摆设,大致上跟其他会馆相像。但一踏入会馆的第二进,绝对让人发出“哇”一声。这里是一个天井,明亮宽敞,密密麻麻地种了长得异常茂盛的盆栽。站在这儿,就像走进一个室内花园。在盆栽之间,抬头望去,横梁上高悬着五面包括状元、榜眼、探花、傅胪的牌匾。这些都是南海先人在中国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由皇帝亲自殿试而取得的荣誉。
这五面牌匾的后面,就是手工精巧,雕刻细腻的供奉神明及祖先的神龛,足有两层楼高。它出自中国师傅的巧手,整体就似一个艺术作品,让人慨叹不已。
秉承其独特历史,槟城的华人乡团会馆不胜枚举。南海会馆在这些社团当中毫不逊色。根据南海会馆里的落成纪念文碑,其宗旨是:“慎终追远,敦睦乡谊,共谋同乡福利。”当年的乡亲,有这样的理念,现代化的催化下,后人同样传承,必能确保会馆始终屹立不倒!
** 交趾陶来自广东和福建,为中国明末清初的一种低温多彩釉。匠人用黏土造成各种造型、彩绘、再烧成陶器。它包含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是特殊的民俗工艺。
槟城南海会馆
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韩江家庙——槟州一级古迹
槟城码头附近的旧城区被当地人称为“小印度”,这里是槟城其中一个旅游景点。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保有英国殖民地风味的路名以外,还有记载了槟城的历史和光辉的各种族、各宗教的宗祠、庙堂一同聚集在这个地区,初到槟城的外地游客无不对此啧啧称奇。
潮州会馆的韩江家庙,位于吉宁街(Chulia Street)正门对着皇后街(Queen Street)。跟周围的各种族宗祠庙宇相比,外表含蓄内敛,并不显得特别金碧辉煌;但若踏进其中,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建筑特色,却足以让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韩江家庙在1870年从原址搬到如今的吉宁街,建立了类似四合院的中国传统建筑,这样的建筑在潮州被称为“四点金”。过后又增建门廊,才使家庙成了三进厅的大型建筑。如果细心观察,韩江家庙里的雕刻,从门楼左右的“龙虎堵”(东龙西虎)开始、到彩绘门神、匾额、扇门上的木雕、屋顶的厝头等等,到处都有浓郁的潮州风味。比如,横梁和木柱子,用的是潮州特有的形式,那就是把它们建得曲折回转,是潮州独特的结合了力学和美学的结构。诸如此类的建筑形式,到处体现在这座家庙里面,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东南亚保存最完整的潮州会馆,也是槟州一级古迹。从 2003年到2005年之间,韩江家庙经历了18个月的修复工程。修复过后,明显地看出分别。如今其建筑物充满古典风格。室内室外的雕刻精细非凡。气派凝重庄严。建筑本身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此外,韩江家庙本身还通过进行活动,来推广潮籍文化。因为保护和推动有形(韩江家庙依照国际古迹修复准则修复)和无形(包括发扬潮州人文化活动)的潮州文化,它在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根据纪录,这是我国首次以华社推动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获奖,也是今年东南亚国家唯一的这项国际奖项的得奖团体。同时,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开始颁发“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以来唯一的潮州家庙或文化遗产的得奖者。在槟城,它则是张弼士故居在2000年获得杰出奖以来的第二个得奖社团。
错过了这座槟城乔治市的唯一潮式建筑,将是游客的遗憾。
韩江家庙——槟州一级古迹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独特的姓周桥
槟城的华人,自中国移民来以后,有依姓氏或籍贯群居的习惯,形成社团、会馆、姓氏桥的现象。姓氏桥,是个相同姓氏家族的村子,而且是建在水上。在乔治市沿着本头公巷和打铜仔街(Gat Lebuh Armenian)向着海墘街(Weld Quay)走,姓氏桥就在海墘街对面。
姓氏桥始建于约1880年,特色是每间屋子都以柱子撑起建在海上。这里有7座姓氏桥――林、王、周、陈、杨、李、杂姓;目前以姓周桥最有特色。
游客们来到这里,有机会看到渔民的生活、接触劳动阶层的生活环境。除了住家,有些居民就在桥上经营小生意,理发院、杂货铺等。随着时光转移,姓周桥成为槟城旅游景点之一,因此也有些居民在卖旅游纪念品,如明信片、模型磁铁等。
目前有50多栋房屋被保留,姓氏桥的“道路”,就是用木柱子架高的桥。走到尽头,见一座朝元宫,供奉民间医神保生大帝,旁边则为木材搭建的码头。四周停泊大大小小的渔船,很有风味。若是黄昏到这里观光,在如画的绚烂夕阳之下,不远处,是槟城轮渡码头,轮渡缓缓地在威省和槟岛之间往返;另一边,是横跨两岸的槟威大桥,灯火盏盏,蜿蜒漫长。渔民、工人、小孩在木板桥上骑脚踏车、玩耍;老年人闲闲地三三两两随意坐在走廊或是木屋外的露台上聊天;有些在凉风习习之下,索性在露台躺下闭目养神。一些小女生,在跟邻居小孩玩家家酒。跟城市中的住宅区相比,最显著的分别是,这儿的屋子一般都门户大开,似乎大家都是相识已久的邻居,不需要互相提防了。
姓周桥平时是游客的焦点,早上到黄昏,常常看到来自各国的游客,成群结队带着相机来到访参观和拍照。这儿人潮最多的时候,其实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福建人拜天公的大日子。姓周桥上拜天公是槟城人庆祝天公诞最热闹的地点。据说,曾有一次的天公诞,姓周桥上的祭坛,摆放超过100只烧猪,排场壮观。若有机会到这里来感染新春气息,将会对槟城华人保留民间文化的热忱感到非常难忘。
槟城很多古迹,各有特色。姓周桥的水上人家,也不遑多让。在乔治市这个城市的海边,尚保留一个极有风味的渔村,令人犹如走入时光隧道,当然给游客们留下独特又深刻的印象。
独特的姓周桥
2009年6月3日星期三
领养迷思
林先生抱着正在进行领养手续的小女婴来到我们的办公室。
女婴在贫穷家庭出生,其母为林先生友人的妹妹,刚好林先生家境富裕,膝下犹虚;辗转介绍之下,最后女婴毕生命运改变了。
林先生40多岁才“得”此一女,两公婆疼得不得了。女婴做的每件小事,他们都兴奋地当作前所未见的奇事转诉给每个人听,分享他们的喜悦。
从林先生的态度看来,领养的女婴为他们带来许多欢乐,女婴也必定会有个开心的家庭。对孩子、养父母、亲生父母来说,这是好?是坏?各有说法,见仁见智。
领养孩子,在我国不算少见。常听到老一辈的亲戚朋友,家里有个领养的孩子;提起这些小孩,我们不禁感叹,他们比较没有父母缘,各种养父母和领养儿之间动人的故事,听了让人唏嘘。
短叹长吁过后,问起领养手续?他们会说:“不用的啦,我们都当他是孩子了,还什么手续,那是律师骗钱的手段。”
究竟为什么要办领养手续?最重要的是,在法律上,领养儿不能享受很多其他亲生儿的权利;比如,如果没有办遗嘱,养父母‘往生’之后,就算在生时怎样疼爱这领养儿都没用,他们没办法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人生在世,无奈的事情很多,包括有些贴身事情,要受到法律的限制。为领养儿“正名”,也是其中不得不做之事。
领养手续并不复杂,牵涉的时间也不长,一般律师楼都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若有需要,养父母也可乘机为领养儿改名换姓。获得庭令后,孩子的身份马上改变成跟亲生无异。
基于种种理由,一些孩子落脚在非亲生父母家庭,长大成人。养父母能为他们做的,就是让他们的地位合法化——不是口头上,而是真正的通过法律手续,让他们在人生路上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林先生做到了,你呢?
领养迷思
订阅:
博文 (Atom)